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坐落在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山东省济宁市市区,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底蕴深厚。开设制造、土建、电子信息、生化、财经、旅游、艺术设计、文化教育等16大类41个专业,现有教职工718人,专任教师597人,教授26人,副教授155人,兼职教师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学院是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全国文明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入选中央电视台职业院校百强巡礼;为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技能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积极对接区域发展主导产业,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建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软件技术、文化创意、医养健康、电子商务等优势专业及专业群,重点建设并培育出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发改委立项支持专业、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群、山东省高校特色(示范)专业、山东省“3+2”专本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等品牌专业建设项目42项。建成项目化优质核心课程205门,专业教学资源库10个,重点培育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7门,省级精品课程35门。拥有省市级研发平台15个,承担国家、省市级及横向教科研项目297项,获批国家专利255项,获得国家和省市级教科研成果奖23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校企合作开发了186部校本教材和自编教材,主编了38部规划教材。2018年度,学生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项5、三等奖7项。
学院秉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坚持“合作共赢、企业先赢”的合作理念,共建校企共同体,牵头组建职教集团,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共同育人,构建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获批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基地,2017、2018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省校企合作示范单位。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国家战略。设立了眼视光技术(中韩)、物流管理(中俄)、建筑工程技术(中俄)、服装与服饰设计(中韩)4个中外办学专业,国内修业期满后学生学分直接被外方认可,在通过基础的语言考试后学生可赴外方大学进行本科层次的学习。2018年,聘请10名外籍教师来院授课,派遣17名学生赴俄罗斯、韩国攻读本科课程,组织55名学生赴俄罗斯、韩国参加国际专业认知实习、文化交流。
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依托孔孟之乡文化优势,实施实施“三融三进三课堂”文化育人工程,推进学生综合素质、人文艺术素养全面提升。 “五月的鲜花”文艺演出、“儒风雅韵”经典诵读赛等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学生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在大赛中成绩优异,学院女排在省内联赛中取得了“七连冠”,获2019年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高职高专组)比赛亚军。学生团支部荣获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国旗护卫队获全国“十佳”国旗护卫队。文化育人教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学院获批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建立“学院统筹、系部推动、三级联动、学生参与”的多维联动的就业工作机制,为毕业生举办各类用人单位宣讲会、招聘会,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积极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018年,学生在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一项、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一项、铜奖一项,获“最佳带动就业奖”。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方针,以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顺利成才为宗旨,多渠道开展助学帮困工作,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全院师生共同参与,以资助与全方位育人相结合的工作体系。2018年,学院15人获得国家奖学金,8人获得省政府奖学金,417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75人获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1920人获得国家助学金,1331人获得学院奖学金,发放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金、特困补贴、义务兵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1200余万元,并协助1180名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877万元,受助面达到70%。学院被推选为“山东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
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决策部署,抢抓机遇,积极创建优质高职院校和文明校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双创”突破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地方为己任,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创新发展,坚持从严治党,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战略转型,瞄准济宁市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等发展需求,坚持“立足济宁、服务山东、辐射全国、走向国际”的办学定位,明确“战略牵引、产业导向、创新驱动、关键突破”建设路径,确立“五个一流”建设目标,“九大项目”建设任务,重点推进“五个领域”关键突破,努力把学院建成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器”,大国工匠的“孵化园”,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示范区”,山东高职教育发展的“领跑者”,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业绩贡献突出、综合办学水平先进的优质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