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院校
指南
成人高考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志愿填报 成考政策 考试报名 领准考证 录取查询 备考技巧 院校动态
网络教育
招生简章 入学测试 统考考试 院校动态 考试报名 备考技巧 网教动态 学历学位
自学考试
招生简章 自考政策 院校动态 教材大纲 考试报名 领准考证 考试安排 成绩查询 备考技巧 学位实践
青海大学

青海大学

所在地:青海
特色: 211工程 双一流
院校介绍
青海大学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宁。学校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1969年被撤销。1971年恢复青海工农学院,设有工、农两大学科。1988年恢复青海大学。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学院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

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2001年以来,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先后对口支援青海大学,2004年成为青海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2008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2年入选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高校行列,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百所创新创业示范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

学校占地3000余亩,面向全球和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714人、本专科生1.9万余人。目前,学校有教职工5356人(含附属医院3054人),其中专任教师1451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548人,占比达40.1%,硕士以上教师占比达90.43%。

学校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省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5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8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96个专业领域;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本科专业6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卓越计划项目9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其中培育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农业部实验室(中心)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育华渔VR世界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8个、省级科技重点实验室23个(其中分室1个);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双聘教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青年项目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人才2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4人,获国家创新争先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第三世界国家科学院全球唯一基础医学奖等19人,全国及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0余人,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0余人,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人才项目392人,团队项目18个,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省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227余人。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6个研究团队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

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三江源生态保护、高原农牧业、高原医学、藏医药学、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为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6-2021年,学校获批科研项目2140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科研经费总计超14亿元,鉴定科研成果81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争先创优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以上奖60项、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2人次。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344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签署了交流合作备忘录,开展务实合作。加入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大学联盟”等国际合作与交流组织,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获批“藏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青海)”,清华大学—奥克兰大学—青海大学“三兄弟”合作持续开展,成为中新人文交流的一大“亮点”。国际交流与合作正在以全方位、多领域、有特色、高水平的态势不断扩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秉承“志比昆仑,学竞江河”的校训,弘扬新青海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大学。
成考介绍
青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青海大学开展成人学历教育、网络教育、对外开展各级各类培训的直属二级学院,是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是青海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优秀院校,学院地处西宁市繁华地段,拥有1个国家级培训基地,1个教育部思政教育培训基地,1个省级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学院历史文化厚重,现代文明彰显,环境精致典雅,道路四通八达,是学习交友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青海省“一优两高”战略,发挥青海大学省内唯一一所综合型大学学科专业门类齐全的资源优势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品牌优势,立足高原,辐射西部,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工作,服务国家战略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学院现有教职工36人,有成人本专科专业32个,有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5000余人。是首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也是青海省财会、林草、医疗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定点培训基地,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万余人次,成为青海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最具特色的培训基地,连续四年在青海省成人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近年来,学院积极开展“走出去、介入式”的办学模式,主动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解决企业“工学矛盾”,送学上门。开展校企、校校、校地合作办学,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大批急需人才。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开展县级优秀农牧民的专门培训班,提升全省农林牧渔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与省、市、区(县)财政部门联合开展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解决了财务人员专业性差、实操能力弱的问题;与青海省草原总站联合开展了草地生态安全知识培训班项目,对基层草场管理人员拓宽理论视野、提高能力素质、提升专业水平及解决草场纠纷、防治草原病虫害等方面解决了培训者的现实问题;与青海省渔业监测站联合开展淡水渔业养殖专题培训,解决渔业养殖户实际问题;与青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开展退役军人再就业适应性培训,解决了退役军人的后顾之忧,与人大、政协、工会、妇联、工会、统计局、工商联、财政、安监、应急保障、烟草石油等单位合作开展培训,提升了从业者的素质与技能。为企事业单位干部能力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农牧民群众技能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服务企业转型发展、全面脱贫攻坚、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提供智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青海实际,推动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把“巩固学历继续教育,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继续作为学院办学理念并长期坚持,全面建设西部一流继续教育学院,力争在三江源生态、盐湖化工、高原医学、高原农牧业、生态旅游等领域建成中国一流高等继续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荣获教育部2019年度“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称号。

学院倡导“三个一公里”工程,即:做好市场调研,把调研工作向前延伸一公里;制定好高质量的培训方案,把培训工作向深挺进一公里;做好培训评估工作,把培训工作向后拉长一公里。要打好对外培训、对内培训、试验田三张牌,推动高质量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提升学院办学能力。
考试报名
带 * 为必填项,其他为选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