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院校
指南
成人高考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志愿填报 成考政策 考试报名 领准考证 录取查询 备考技巧 院校动态
网络教育
招生简章 入学测试 统考考试 院校动态 考试报名 备考技巧 网教动态 学历学位
自学考试
招生简章 自考政策 院校动态 教材大纲 考试报名 领准考证 考试安排 成绩查询 备考技巧 学位实践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

所在地:云南
特色: 211工程 双一流
院校介绍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五十年代院系调整,部属云南大学一些重要而有特色的系科,如航空、土木、法律、铁道等被划出并入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学院、长沙铁道学院等高校;工、医、农等先后独立建校,并逐步发展为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1958年,云南大学由中央高教部划归云南省管理。1978年,云南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改革开放后,云南大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共19项二级指标全部评定为A,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实施院校,2016年成为国家“一省一校”工程实施院校,2017年成为中国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2018年跻身于中西部14所“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行列。

新的历史时期,云南大学将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积极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遵循“开放合作、集成创新、协调共进、特色发展”的发展理念,按照“立足云南、服务国家、辐射两亚、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以“一流党建”为引领,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学术兴校”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推进“树木树人计划”“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云南大学下设26个学院、10个研究机构、2个独立学院,1个附属医院,设有研究生院。云南大学现有教职员工3023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582人。专业技术岗位中教学科研人员2017人,具有正高职称的507人,具有副高职称的675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219人。学校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6816人,硕士研究生8159人,博士研究生1215人,学历教育留学生1545人。学校占地面积4363.64亩,分布于呈贡校区和东陆校区,公用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信息化设备资产总值9.38亿余元,图书馆藏书382万余册。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云南主节点单位。

云南大学有本科专业79个,17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双万”计划,13个专业入选省“双万”计划,有12个国家特色专业,6个专业“菁英班”,10个专业“卓越班”,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30个学科进入全国前70%,其中,A类学科2个(民族学为A+,生态学为A-),B类学科14个。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学校形成了以民族学、生态学、生物学、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边疆问题和东南亚、南亚国际问题研究为优势特色,学科较为齐全,人才密集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层次人才快速增长。现有院士9人(含双聘、特聘),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各类项目入选者1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各类项目入选者13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3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5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第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学校大力实施“学术兴校”,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成果斐然。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4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4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国际青年古生物学家“Hodson Award”奖等多项大奖。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3项、特等奖3项。有15篇论文发表于世界著名学术刊物《Nature》《Science》。9篇论文发表于国内顶级学术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思想战线》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十一种期刊之一。

学校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四部委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察站,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备案的区域国别研究中心,1个“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中非结对学术机构,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科学决策咨询研究中心。有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4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学校为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立足地缘优势,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国剑桥大学工程院共建光电子材料联合实验室,与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和四川山地研究所共建科技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尼地理资源联合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在伊朗、孟加拉和缅甸共建有4所海外孔子学院,设有国家汉办“一带一路南亚东南亚国家汉语推广基地”,发起成立“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

学校积极主动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承担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缅甸、老挝等五国语言的翻译、出版、推广工作;“中缅油气管道与中国能源安全”报告、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等成果上升为国家重大决策,“南海古地图研究”为我国南海主权争端提供实物依据;“阳宗海砷污染治理”“跨境生态安全和国际河流研究”“数字云南”研究、滇池流域“湖泊——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核心技术体系”等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

面向未来,云南大学将继续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早日建设成为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
成考介绍
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是云南大学实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全日制本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科学研究专门机构,形成了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业余夜大、函授、自考成人高等学历本(专)科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办学模式。

学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是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云南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云南大学筹备成立了云南大学附设业余函授大学,开始面向在职人员开展成人高等学历函授教育。1980年,云南大学附设业余函授大学改称云南大学函授部,1993年,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正式挂牌成立,2005年,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又强强携手,合并组建成为现在的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学院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始于1960年。悠久的历史、严谨的教风、齐备的学科、规范的管理、专兼职的师资、深入的科研,是云南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显著特色。目前拥有文史、理工、财经、政法、管理、教育、外语、艺术等学科门类的60多个本、专科专业,在省内外设立了20余个函授教学站(点),并率先实现了到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跨境办学。现有在校学生12000余人。依托云南大学雄厚的师资和优质的教学设施,我院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数十年如一日勤勉奋进,执着努力,人才辈出、成就斐然。1992年,获得云南省教育委员会授予的“云南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在全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办学质量评估中,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49所“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之一。2013年,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会正式成立,学院成为会长单位和秘书长单位。

学院的全日制本科职业技术教育始于1998年。1999年9月被云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00年5月成为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承担了职业教育师资全日制本科、职业院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工作及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任务。学院的职业教育师资全日制本科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汉语言文学、市场营销教育、财务会计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教育等6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570余人。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始于2005年,现有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和教育法学4个硕士研究生专业,有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0余人。

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实现由单一的学历教育向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并重的转变,是成人终身学习的多元需求与成人继续教育转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1999年开始,我院以国培(省培)计划和企业高端培训为龙头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长期以来,为省内外中职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海外华校等,培训了数以万计的骨干教师、企业高管、各类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依托云南的区位优势,学院还在缅甸设立了职业培训中心,传授中华文化和职业技能,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2004年,学院被云南省人事厅授予“云南省继续教育示范基地”。

学院始终坚持“保证质量、积极改革、稳定发展”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依托学校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了一支基本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结合的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他们中有全国劳动模范,有全国优秀教师。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8万名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和各类社会急需的专门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更加丰富的知识、更加坚实的能力、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新颖的理念,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知名专家学者、行业楷模、技术骨干和各级领导干部,正所谓“桃李满天、星汉灿烂”。
考试报名
带 * 为必填项,其他为选填项目